最能讓讀者受益的書,是內容有一半由讀者自行完成的書。」~伏爾泰 1764

 

 

自從看了第一本紀優‧穆索,據稱有療癒特質的《然後呢...》後,總是在啃了幾本各色小說後,又會繞回來再挑本他的書來放鬆神經。關於「療癒」這個詞所代表的真正感受,我無法確實瞭解,但他字裏行間既輕快又溫暖的感受,總是包圍著我直到把書放下後,仍能在心上縈繞許久。



本該是令人充滿恐懼、不安又或孤獨、怪異的死亡、或將步入死亡的過程,在他筆下娓娓道來的情結裏,竟呈現另一種彷彿晨曦自氤氳湖面透出希望的光采。很佩服他對於死亡及其過程的想像,真的很有創意。但差不多的主題在看了四本後,就覺得感受已被刺激得變成理所當然,甚至在《我怎能沒有你?》最終對於時間先後影響及其結果反推下的安排,有種牽強感。

 

 

我想他正在努力嘗試突破,但老實說,他應該不擅常處理這種太邏輯性的故事橋段吧!!!

 

 

所以當我在圖書館架上看到《紙女孩》這本書時,好奇的是「這回他又能怎麼透過死亡來說故事呢?」尤其是在我連看兩本令人恐懼的《盜墓筆記》,及充滿美式嘲諷的《如果那一天》之後,我還蠻需要紀優‧穆索在這個主題上給我一些溫暖。

 

 

故事一開始的舖陳有點過長,令人不耐,這點頗不像紀優‧穆索的風格。而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地是從女主角自書中跳出來開始,「咦?這本不再談和死亡相關的主題了嗎?」慢慢地,我被他刻意張開的故事網給黏住了。

 


整本書有約莫2/3的故事網張得開了些,以致於讀起來會有種虛浮感,像站在月球上,隨時會騰空飛起一樣,但仍與讀者間維持適度的引力。誠如aNobii讀者jsincity寫的這段書評所言:「...這本書,精采是很精采,但讀起來就老讓人覺得浮誇,那種浮誇有點像是不帶偏見得聽小賈斯汀唱歌,其~~實~~小賈斯汀的歌不難聽,但聽了就有種阿斯巴甜的感覺。 」哈哈!!阿斯巴甜,對!!就是這個味道---「很討喜的假」。

 

 

我想他並不甘於讓著作只流於一般言情小說。這樣的企圖可以從每本著作的寫作規則發現:在每篇章節開始,他總會引述來自某名人、某電影、又或是某首歌的一句或一段話,以呼應並加深接下來故事意欲留在讀者心中的印象。而《紙女孩》除了主題與舖陳法不同於他之前的著作外,他亦試圖於書中討論一些比較有文學深度的思考問題。


 

...我向來認為,一個作品,唯有透過和讀者互動後,才能真正存在。我從自己小時候閱讀時,就常常以喜愛的小說為藍圖,盡情發揮想像力,編構千萬種假設,總希望能搶先作者一步,甚至在翻完最後一頁後,仍在腦袋裏幻想故事人物們的後續發展。讀者的想像力,比印在紙上的字,更能讓文章昇華,更能讓故事深刻飽滿地存在。」~P.260

 

 

 

他刻意安排男主角和他一樣是個小說家,便能順理成章地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讀者。這樣的安排,不但輕易地導引讀者從網中脫出,且成功地掩飾礙於小說篇幅,故事在1/3後收斂得極快的安排,有點像快速落地的感覺,並留下空間給讀者去填空。但我還是很開心他對於自我突破做了嘗試,並試圖在言情故事的架構裏傳遞某種思想。

 

 

若你還沒看紀優‧穆索的書,我會建議你先看看他前面的幾本著作。若你已看過他的數本作品,並因而感到有點膩腦的話,那《紙女孩》應該很有清爽解的功效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